聚焦氢能产业 长城控股新能源领域多点开花
2019年,长城汽车研发支出总额达42.48亿元,同比增长7.3%,加速推进汽车清洁化、智能化、网联化布局。作为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的领先选手,长城汽车坚持“过度投入”理念,在新能源领域大步向前,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三个方向都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
查看更多摘要近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生产基地破土动工,未来双方将联合研发和生产MINI电动车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新工厂将充分整合长城与宝马的优势资源,成为真正满足全球法规和市场要求的新能源标杆工厂,这更是让人期待,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布局后的美好未来。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目前长城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小编认为是“多点开花”——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方面,长城汽车先后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基于长城首个高端新能源Pi4平台相继推出WEY VV7 PHEV和VV7GT PHEV,为高端插电混动SUV客群带来新的选择。而在纯电动汽车方向,基于电动车专属ME平台推出的欧拉R1,成为了都市时尚电动小车的代名词,未来还将覆盖SUV、商用车等多类产品,实现整车轻量化、长续航的特点。另外,长城汽车还同步研发氢燃料电池车专属平台,首款产品将在年内首秀,2025年正式推出。
目前,长城控股集团旗下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新能源车至关重要的电池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去年就已经开始量产“叠片”电池,打破卷绕电池瓶颈,有效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蜂巢能源凭借这一创新技术路线,成为了全球率先开展高速叠片方形电池制造的标杆企业。此外,蜂巢能源还率先研发推出定位下一代的首款四元材料电池和无钴材料电池,关注前沿电池技术,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事业发展创新提供了大力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约6100辆,投入运营的加氢站数量、相关配套产业规模,以及氢能技术竞争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长城汽车作为一家拥有前瞻眼光,胸怀全球格局的企业,在氢能产业方面迅速布局,让其他车企在入局氢能领域、提升竞争力时有作业可抄。
前瞻布局而后谋定未来的长城,2016年时就已经着手氢燃料电池车核心技术研发,2018年成为首个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中国车企,同年全资控股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2019年成立未势能源,长城氢能进行市场化独立运营。目前,长城已经组建了一支汇聚德、美、英、日、韩以及中国本土行业精英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技术研发团队,再加上专业的氢能试验基地、燃料电池试制中心、氢气生产及液化工厂等等硬件设施,长城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人才队伍还是全产业链资源方面,都有着领先优势,不仅让自己在时代趋势中赢得先机,也将成为中国车企的拓路先锋,在氢能产业引领变革,成为行业风向标。
2019年,长城汽车研发支出总额达42.48亿元,同比增长7.3%,加速推进汽车清洁化、智能化、网联化布局。作为传统动力汽车领域的领先选手,长城汽车坚持“过度投入”理念,在新能源领域大步向前,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三个方向都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
相信随着长城汽车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队伍与全产业链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优势,着眼未来的氢能产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相信能够与丰田、现代等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已有建树的对手进行高手过招,为中国车企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帮助中国汽车实现逐鹿全球的跨越式发展。